找到相关内容996篇,用时2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佛道与佛戒关系的浅说

    五百由旬犹在四十二品无明末陀摩)。何名果果大般涅槃?但观:宗下最上乘初祖摩诃迦叶尊者、二祖阿难、金刚般若解空第一菩提(法华会上佛记:名相如来)、佛子罗喉罗、等等,无一不志求成如来。身为‘常随佛学’尊者...,更‘方便’渐次净尽。故全性起修。‘缘、了、’二因,妙达:全修在性‘正因’。此则终日在性,念念达性以起修德;终日起修,心心了修而在性——息缘真假之心,不坏空假之方便,建立水月道场,广作空华佛事,修行...

    沈仁岩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400669585.html
  • 释门归敬仪

    则再拜之。上并俗礼正文。郑康成依位释之如此。今据内教以礼敬为初。大略为二即身心也。佛法以心为其本。身为其末。故菩提静观室内。如来叹为礼见法身。华色初至宝阶。如来毁为拜于化佛。故知。静处思微念念趣道。...大论云。诸佛常放光说法。众生无始罪故对面不见。是一像既尔。余像例然。树石山林随相标立。导我心路无越圣仪。又作是念。见虽是色了色心生。心外无尘名为真观。言从心起。实唯识有名为俗观。渐次增明念念无绝。...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403069603.html
  • 天台宗传承资料(1)

    菩提不但得无诤三昧而已。又于无诤三昧之人之中最为第一上首。宜之为亲制观音殿记。御书登石。景定四年诏祖印法师住上天竺。补右街鉴义。退归旌德教寺。复诏妙铦法师住上天竺。补左右街僧录。五年诏古源清法师入内...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403669610.html
  • 列子与佛经

    钧后于前。』」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十八(学空)不证品第六十:  「(佛云):菩提,譬如健人学诸射法,善于射术  ,仰射空中,复以后箭射于前箭;箭箭相拄,不令前  堕,随意自在。若欲令堕,便止后箭,...

    萧登福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7542171085.html
  • 明末净土宗莲池大师云栖袾宏之佛化儒道及其逼近耆那教与反驳天主教(2)

    ,一呼而响应十方﹔雷霆寂 然也,一鼓而震惊百里。若夫春禽画啼,秋虫夜鸣,繁其声 者,小音而已矣。故世尊(佛)默然良久,而外道谓开我迷云 。空生(菩提乃十大...的「经验 我」在肉体逝世时因此生贪狠而投胎为畜牲,那末不可能 随时配合人畜的数目。有无未尝被人类的轮回主体所寄托的 禽兽﹖一只畜牲可否同时受多个轮回主体所...

    王煜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7543171096.html
  • 紫柏大师生平及其思想研究

    金刚般若经》中,菩提首以降心为问者,盖知此心苦海源头、生死根株故也。此心一废,智识销融。所谓真心者,如浮云散而明月彰矣。明月照世,高低远近,四海百川,行潦蹄涔,处处影见,然未尝有心也。(《全集》,卷...现前,心执受消时,菩提现前。此二者,教中谓之二转依果。盖转生死而依涅槃,转烦恼而依菩提也。(《全集》,卷七,〈法语〉,页七五六~七五七。)  虽然真可在静坐三品的论述中,并没有提到以持偈为平等坐的工夫...

    范佳玲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1090771325.html
  • 《楞严经》漫谈

    香严童子、药王药上二法王子、跋陀婆罗等十六开士、摩诃迦叶及紫金光比丘尼等,阿那律陀、周利槃特迦、骄梵钵提、毕陵伽婆蹉、菩提、舍利弗、普贤菩萨、孙陀罗难陀、富楼那弥多罗尼子、优波离、大目犍连、乌刍瑟摩、...心印。”(《梦游集》卷十九)印光大师说:“《大佛顶首楞严经》者,乃三世诸佛圆满菩提之密因,一切菩萨趣向觉道之妙行。”(《大佛顶首楞严经楷书以供众读诵序》)因此,历史上...

    曾琦云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9383073942.html
  • 净影寺慧远的判教学说

    《法华》者,《大品经》  中舍利弗问:「若都不退,空复不异,何故得有三乘  差别,不唯一乘?」菩提答:「无二无三。若闻不  怖,能得菩提。」(14)此与《法华》无二无三,其  言何别,而言非是破三归...其教学的依据  。《地论》的作者世亲(五世纪在世),为印度佛教瑜伽行  学派的创立人,而《地论》于南北朝中叶(六世纪初)由菩  提流支和勒那摩提译出,是为瑜伽行思想传入中国的第一声  。据说菩提流支和...

    廖明活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9385373963.html
  • 瑜伽行派早期之有无说

    ,所谓自内所证,在此意义上,称为殊胜之境界、真实之存在。   此离言自性,作为胜义谛,在《解深密经》说为周遍一切,如该经中佛陀对菩提(善现)云:   “唯有常常时,恒恒时,如来出世若...之辨明与证悟,是佛教的基本诉求之一。特别是到了大乘佛教,从解脱中心论转到了菩提中心论上,更以这方面为其教法安立的基础与根本。从大乘佛教的阶段发展看,中观行派与瑜伽行派展示出不同的特色。中观行派偏重在对...

    周贵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9393474009.html
  • 陕西慈善寺石窟第2窟的佛像构成再考察

    敬福经》以下简称《敬福经》刻经是一个很好的例证;《敬福经》是说释迦涅槃后从金棺现身,回答大众的疑问,并向菩提叙说发菩提心造像、写经等功德以获得福报的因果关系。这里再次引用斯坦因文书4553号《大通...刘宋畺良耶舍译《观无量寿经》(424-442年间译出),菩提流支译的《往生论》一卷。习惯称这三部经为“净土三部经”。这三部经汉译的出现,标志着弥陀净土信仰传入中国。  2.阿弥陀佛和无量寿佛的区别  ...

    白文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9015574434.html